凭借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点,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已经成为全球产业变革中的全新赛道,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切入点。在区块链应用落地的过程中,BaaS(Blockchainas aService)作为区块链基础服务平台发挥着关键的桥梁作用,能够帮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较短的时间实现上链进程,轻松完成链构建、链使用和链管理,大大降低了区块链技术的使用门槛。从这个意义上看,未来区块链技术要想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充分赋能实体经济,离不开BaaS的助力,而BaaS本身也须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调整和创新。对此,旺链科技副总经理蔡茂华指出,“区块链BaaS服务平台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各种难点、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如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品的平稳过渡,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后的提质增效”。
目前,国内区块链行业已经进入“发展快车道”,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国内BaaS市场总体规模已达1.88亿美元,同比增长92.6%,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的高速扩张意味着用户需求的良性增长,不过从整体来看,区块链BaaS平台仍主要应用于政务与金融领域,尚未接入的市场虽然前景广阔,要想进一步打开却困难重重。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从用户端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区块链的应用价值认知尚浅,其认知离实际的应用需求还有一段距离;而从产品端来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标准化、同质化产品也很难精确满足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近十年间,我国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态度经历了从审慎研究到积极推进的重要转变。目前,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许多省市已经陆续发布了区块链专项政策,或者将区块链写入相关产业的“十四五”规划中。但在政策高歌猛进的同时,区块链技术的目标服务对象却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知滞后。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区块链”还只停留在一个新名词或概念的层面,他们对于区块链技术特性、原理几乎所知不多,在实践上也难以与自身产业、业务发生关联。
政策是开启区块链赋能产业发展的“钥匙”,也是整个区块链市场的“定海神针”。以此为基础,实体企业从认知养成到区块链技术价值的真正实现,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旺链科技区块链技术专家肖慧指出,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现阶段并不愿意尝试区块链技术,也有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试水”,还停留于“浅落地”层面。所以,在区块链BaaS服务板块,更纵深的服务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使得探索。
产品标准化与需求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是产品设计的永恒难题。对于技术创新难度大、周期长的区块链应用来说,这种矛盾尤其突出。很多在区块链应用方面有强需求的企业,在尝试接入区块链技术时会发现,一方面,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核心需求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即使过了沟通难关,市场上能够提供的标准化、同质化产品可能根本无法满足自己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肖慧指出,“在区块链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很多区块链服务商提供的功能非常基础和简单,很少真正使用智能合约去做业务”。
据IDC《2021年中国区块链BaaS市场份额》报告,中国产业区块链的发展体现为企业先做通用平台再做垂直应用的模式,而在目前的发展阶段,大型通用平台建设已经走向中后期,需求牵引并反哺通用平台的业务趋势开始体现。这也就意味着,生产溯源、版权确权等垂直场景的应用在未来将会越来越普遍,BaaS平台必须更加关注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而归根究底,技术是实现用户需求的底层逻辑。蔡茂华认为,企业的需求如何通过技术语言进行转换是目前区块链应用的最大问题,供需的精准适配和对接仍然存在较大的发挥空间。“应该从区块链的底层空间去做颠覆性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封装开源的组件”。
要想推动区块链技术开启新一轮应用热潮、真正走向大规模应用,BaaS平台至少还需要在上述用户端和产品端两个方面下功夫。蔡茂华认为,BaaS平台需要真正做到以用户为导向,深耕技术创新,在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自身供给能力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用户对区块链的认知不足,是现阶段区块链应用落地最主要的非技术阻力。肖慧认为,“一项技术要能带来实际效果,企业才可能去运用,但用户自己可能比较难找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降本增效的切入点”。目前,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为用户形成对区块链的积极认知打下了基础。抓住政策红利期,主动打破潜在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壁垒,成为BaaS平台进一步打开市场、在竞争中突围的关键。
对此,蔡茂华指出,BaaS平台要设计通俗易懂的方案,向用户解释区块链技术能够给业务带来的变革,让他们看到使用区块链技术的实际成果,从根本上降低他们使用区块链的心理门槛,才能更好地铺开对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推广。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tcelue.tv/)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