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5 l, h2 {4 S 它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在这个透明、去中介化的世界里,华兴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 m3 b3 J5 p; }* \ : K6 _. d( q) `" B% s. ] 站在 2025 年回望,华兴的 Web3 转型更像是一场被推上牌桌的实验。它并非出于主动选择,而是被环境一点点逼到角落。 5 k- B$ n5 u f! m0 a8 o8 @8 t0 L' H/ o+ @' A; r: |# x
20 年前,华兴因踩准天朝互联网的起飞窗口而崛起。那时的包凡带着一股挑战者的锐气,用“懂互联网的投行”撕开了旧金融的缝隙。 ( c* a" W" d3 M( U j1 g6 X& d$ M0 F2 M0 H
今天的局面却不同:Web3 带来的不是线下业务搬到线上,而是金融逻辑的彻底重写:去中心化、无需许可、社区治理,这些理念直接撼动了投行赖以生存的中介地位。8 i! \/ V' o# b6 ?+ d7 ]1 r
2 y* H4 S; B4 U* I% M. I. w, [, B 角色的转变让问题更尖锐。当年的华兴是初创者,可以轻装上阵;如今的华兴已是既得利益者,想要“all in”新赛道,意味着割舍和背叛。对一家已经被写进天朝并购史的机构而言,这样的选择比二十年前更残酷。 : ^" h6 A# B. c) O ) V$ F. t) A! t3 M* ?) ?/ k. l' d 放眼全球,传统金融机构鲜少在数字资产转型中取得真正突破。高盛算是最早试水的投行,但至今数字资产业务在其收入中依然微不足道。这个行业的共同难题是:能否自我革命,还是注定被新物种替代?- p* |1 X5 Z9 I: e' N- B5 y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