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诞生,真正意义上为数字经济提供了全新的价值转移通道,其应用场景几乎不可限量。如今,区块链的应用已由开始的金融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据存证及交易等多个领域,但目前区块链行业的整体格局依然是“线上热、线下冷”,热度虽高,真正的落地应用并不多。
新技术的前行缺少不了积极的实践者的推动,而区块链不只是被巨头们追逐的“高大上”技术,它也可以踏实地应用在诸多领域,比如与它天生契合的跨境电商和物流行业。
尽管传统电商用过去十年磨合出一套十分成熟的运营体系,但随着时间的考验及用户群体的增加,其本身的弊端也尴尬地暴露出来,如今的传统电商面临各种各样的痛点。
假冒商品猖獗,质量问题无法监管
假冒商品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的经济现象。然而,在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后,网上假货受到质疑,有时互联网甚至被称为“假货集散地”。对于渴望正常运营的电商公司来说,互联网既是繁荣的地方,也是悲伤的地方,很多电商公司深受声誉的损害。
信用危机
卖假货,背后的消费者信任问题。信任度一旦下降,不会影响一两家网店,但整个电商行业面临生存危机。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消费者的劣质商品退货、霸王条款、先涨后跌等不诚信行为并不少见。也有很多商家刷自己的产品,刷销量,刷好评,震碎玻璃,迷惑消费者。
运营成本仍然很高
在传统电商平台上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除去商品成本、引流、新制作、拍摄制作、平台扣费,商家越来越说受不了了。亚马逊上的商家要扣除15%利润佣金,推广引流动辄数万的营销费用,商家仅有的也容易被榨干。
“我们要建立一个更方便,运营成本更低,值得信赖的去中心化商城”。雨果.com的联合发起人Qiang说。Qiang曾是一家跨境电商物流配送方案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正全力转向雨果跨境电商的打造。
去年,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平台)在数字产品电商领域的兴起给了Qiang和小伙伴以灵感:用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平台,解决亚马逊作为一种中心化平台的顽疾。这其中就包括了“自我利益最大化”驱动下的商家“内卷”和不良购买行为,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他们的DAO还需面对安全性、治理和决策、传播力等更多考验。
Qiang说:“这和任何创业一样,都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初代”电商DAO,DAO并不新鲜。它是一种没有领导者控制的组织,在区块链上记录交易,以加密货币作为激励,并通过智能合约制定的规则来运行。DAO通常被描述为可以避免一些大公司或者等级集中的组织所自带的问题,是一种更为松散的组织。
把DAO运用到实体电商领域也没有先例,而雨果跨境商城要做的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简单来说,雨果跨境商城上的所有买家、卖家和服务提供商都是这一DAO的参与者,通过交易,他们可以获得一种基于以太坊公链的加密货币——HUGO币,这一代币的多少可以衡量参与者的参与度和贡献,而参与者可以凭此来参与平台治理。
这种代币可以视为传统公司的股份,但和公司不同的是,这一组织的治理服从社区所有参与者的决议,而非董事会。平台如果有盈利,就会交给社区,让社区的所有参与者来决定利润去向。
本质上,雨果跨境商城作为一个商业组织也需要各类资源,包括技术、传播、财务、法务、培训等人员,以及用以购买服务器、第三方解决方案(包括支付、物流等系统软件)的启动资金。
雨果.com网站上线不到一周,就吸引了不少区块链爱好者和电商从业者。目前关注这一平台的人数在300-500人,日均的活跃参与者在50-100人,参与者包括了买家、卖家、服务提供商,也有律师、风险投资人和经济学家、研究人员,他们遍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地。他们希望,今年能够正式推出这一电商平台。
“佣金”流向社区而非平台
和亚马逊类似的是,雨果跨境商城作为电商平台,撮合了买家和卖家,并从中抽取部分佣金。一般来说,亚马逊对平台每笔交易的抽佣比例是15%左右,而雨果跨境商城暂定在1%左右,大大降低成本。(Qiang强调,目前他们还未通过第一版的规则,所有数字和具体做法都需要社区投票通过。)
和亚马逊不同的是,这部分“平台服务费”并不属于运营团队,而是属于社区,收取的一半左右会以HUGO币的形式直接返还给买家和卖家,而留给平台运营的“非常少”且会有详细的分配规则公布。
他补充说,这笔资金会留存在资金池中,用以平台新业务的开发或者是奖励基金,对于一些对平台有突出贡献的参与者予以HUGO币的奖励。
他们也曾考虑过用这笔资金设立一个消费者赔付基金,当买家要求退货而卖家没有能力赔付的时候,平台从这笔基金中抽取一部分。不过,这种想法又发生了变化,他们认为,还是应该由卖家质押一部分资金在平台上,作为赔付用户的保险,而如果这部分保险金没有被使用,平台也会返还给卖家并加以利息。
对于这一点,亚马逊的做法是,对于买家支付给卖家的款项,会托管两周,在买家要求退货的时候,亚马逊可以替卖家先把这笔钱退了。
Jack强调,这一资金池的用途仍在商议阶段,并没有成型,而且随着项目的发展,也可以更改相关规定。
打破卖家“内卷”
对于一个亚马逊卖家来说,支付给亚马逊的费用主要有三笔:平台佣金抽成、广告费、仓储配送等FBA服务费(Fulfillment By Amazon)。
Jack告诉说,这三笔费用中,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平台的佣金比例不同,例如电子产品的佣金占销售额的15%;广告费对于新卖家较高,可以高达销售的30%,在一段时间调优并带来一定销量后,会占到销售额的10%左右;FBA占到销售额的8%,卖家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这项服务。
Qiang和Jack都认为,作为一个中心化平台,亚马逊无可避免地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作为决策目标,其平台上的参与者也呈现着零和的博弈关系。“不做广告、不刷单,在亚马逊上就没流量、没生意”几乎成为了卖家的共识。
对于这部分广告费,Jack说道,如果把亚马逊比作一个商场,租金高的地方人流多,租金低的地方人流少,这是客观规律。“但这不意味着冷的地方就完全没有流量,因为即使商场再偏的地方,也应当有人从那里经过。可是现在的事实就是完全没流量。”
他认为,亚马逊的排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人为操作成份。“不打广告,光靠搜索商家的品牌和产品一般搜不出来,一旦打了广告就能搜出来。所以,不打广告就没有流量,没有流量就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评价,没有评价就更卖不出去;而打了广告,还有源源不断的卖家进来跟你内卷。”
他补充说道,近年来,亚马逊的广告费在涨,购买转换率没有得到提升,卖家相应的ROI(投资回报率)就更低了。
Jack表示,在“成本压得很死”的时候,卖家很可能会降低标准,找流程不那么规范、体系不那么完整的小厂做生产,那么这种方式下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有较多的质量问题。
Qiang认为,在这样的机制下,消费者看似是得到了退货换方便、送货快等好处,但实际上他们的利益也被伤害了。“第一,消费者想找的东西找不到;第二, 消费者得到的产品本来应该更好。”
另一种“内卷”就是刷单。
这里既包括了买家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的商品撰写评价,也包括了一些卖家给竞争对手的恶意评价,甚至还有卖家之间通过乱点广告消耗对方的广告费,或者通过抢注爆款类目讹诈商家,“玩法很多”。
Jack说:“我们在亚马逊上卖了七、八个月的产品,没有刷单,只有100多个评价,而一些商家在一、两个月里就能有300、400的评价,实际销量并不比我们多。实际上用户的评价是很难拿的,算上那些没写文字、只是点星的买家,最多也就是3%-4%的评价比例。”
自从去年4月亚马逊对涉及刷单的卖家实行大规模封号以来,卖家刷单的情况少了很多。Jack对说表示:“封号以后几个群都安静了很多,产品评价数量明显下降了。你说亚马逊以前没能力管吗?它100%有能力管。”
作为一个只提供撮合交易的去中心化平台,雨果跨境商城不会自建类似于FBA的物流体系,也不打算上广告,靠自然搜索,排名机制参考评论、转换率等指标。他们认为,以评论为导向的机制不一定最好,因为很多时候,消费者只会评价那些用的不好的产品,用的好的并不会去评论。
Jack说:“具体的做法还在建立和摸索中,但我相信去掉广告的权重,搜索结果自然会正常很多。我们不希望商家之间再去内卷,而是转变为正常的在质量和服务上的竞争。”
Qiang认为,亚马逊在一定程度上挑动了几方的互相博弈,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耗,而且亚马逊既是交易规则的制定者,也是交易活动的参与者——目前,包括亚马逊自营品牌在内的线上服务板块占到亚马逊总营收的第一位,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利用平台数据模仿商家产品。“亚马逊的所有决策是自我利益最大化的。而我们是一个买家、卖家和所有其他服务商的集合体,自理自治,不是博弈关系。”
他补充道,代币的一致性会缩小买家、卖家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利益诉求的差异。“大家都希望代币增值,所以他们希望制定更有利于促进交易的规则。”
在Jack眼中,这么多退货本不应该发生。“为什么会发生?第一,确实东西质量差,但商家就是愿意做,因为差的东西成本才低;第二,亚马逊在退货政策上过于随意,很多不该退的东西它就能退。”
比如,一些消费者由于不知道自己适合穿多大的鞋,就一下子买三双尺码不同的同一双鞋,拿回来之后留下一双合适的,退了另外两双;又比如,对于一些在短期内降了价的产品,亚马逊并不会给消费者退还差额(price match),而是让买家退货、重新再买新的产品。
对于卖家来说,一些小货值的商品,利润本来就较低,不足以覆盖处理成本;而大价值的商品,比如一些家具,需要花时间重新拼装才能知道能不能重新卖。如果装了一两个小时后才发现不能卖,那还不如直接扔掉。
雨果跨境商城将会制定针对买家不良行为的识别和惩罚机制,例如通过随机抽查,不停规范和教育买家行为。Jack说:“在控制评价这件事情上,我们有条件做得比亚马逊好,因为这个平台不是谁都能进来的,买家进来之后,我们会对其不良行为做一些限制。实际上亚马逊是讨好了买家,牺牲了卖家,很多bad player(坏玩家)才有机会。而我们会利用我们平台的特点去识别。”
与此同时,被系统误判的一些“不良买家”也可以“申冤”。具体做法上,雨果跨境商城会参照区块链技术的做法,随机抽选几个类似于评审员的参与者,由这些人共同做出决策,但这种申诉机制仍需细化。
实际上,针对不良行为的买家,亚马逊也会根据算法进行封号、列入黑名单,不过并没有申诉机制。Qiang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会有误判,可能有时候买家就是被冤枉的,所以在检查异常行为的时候,雨果跨境商城会倾向于谨慎处理,尽量不要误伤。
让买卖双方沟通更顺畅
一个广为消费者和商家诟病的问题是,亚马逊提供给买卖双方的沟通机制极其有限。
对于商家而言,他们希望能有机会对消费者的评价予以回应。对于消费者而言,同样需要完善和及时的售后服务,因为有的时候不只是商品质量问题,还有产品的使用方法等问题。
Qiang说:“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只是不会使用产品而已,但是因为不方便联系卖家,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支持,这笔交易就转换成了一个差评。这对商家不公平,这种退货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消耗。”
作为一个亚马逊卖家,Jack表示,他们并不反对用户正常退货,而且愿意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要维护声誉,愿意换货和维修处理,我也不希望用户没用一年东西就坏了,又没地方去处理。”但亚马逊采取的政策是,一个月内消费者可以随意退货,但如果一个月后东西坏了,消费者想找商家处理,就很难联系。
他解释道,商家并没有买家包括地址在内的任何信息,也没法主动联系到买家。“亚马逊的政策是,商家不能在线下联系买家,不能问买家的联系方式。”Photo by Icons8 Team on Unsplash
Qiang认为,亚马逊不愿意买卖双方有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是因为这对平台来说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亚马逊)希望垄断流量入口,因为如果消费者和商家直接联系,可能下一单就不走亚马逊了。”
实际上,雨果跨境商城的决策机制仍需要很大程度的细化。
Jack告诉说,尽管他们原则上是按照代币数量来衡量投票权重,但也会限制大户,使其不得有超过4%的投票权。他们考虑,在平台运行的前三年实行AB票,运营团队拥有超额投票权,此后逐步缩小团队投票权,直到团队和社区普通成员的投票权一致,目标在第四年彻底停止这种做法。
对此,他解释道,一开始社区可能运行得不顺畅,造成效率低下等问题,这时候需要一个半中心化的做法来迅速推进,而运营团队对DAO是热爱的,更容易达成共识。
Jack说,DAO的治理没有一定之规,需要探索。一方面,他们担心“去中心化变成去精英”、“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希望发起人成为中心,变成独裁或者垄断。但目前,关于这点都还没有特别好的机制保证。
去中心化人才交易网络Braintrust Network的联合创始人和加密货币投资者亚当·杰克逊也认为,DAO项目的运营也存在着信任问题。另一个难题就是推广。
Jack说:“我们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把流量引到这个平台上——我知道你的东西便宜,但是我是怎么知道你的?”他表示,雨果跨境商城可能会通过一些“空投”的方法吸引一些数字货币爱好者,也就是说,先给这些初代消费者一些HUGO币,吸引他们到平台上买东西。实际上,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传统的引流手段,只不过是把引流的经费直接给到了用户。
他们认为,综合亚马逊接近1.5亿的美国Prime用户数,以及美国20%的持币群体,雨果跨境商城至少有3000万的用户市场。
同时,作为未知事物,雨果跨境商城也需要应对法律的空白和风险。对加密货币持友好态度的怀俄明州在去年7月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人们在以太坊公链上的DAO创建有限责任公司,如果在DAO中出现冲突,怀俄明州的法官可以对纠纷进行裁决,但如果其中一方在怀俄明州以外,法律就不起作用。
Qiang说:“尽管我认为我们的关系和组织形式是有号召力的,但不可否认传统巨头在流量和体量上的优势,我们的新体制是否能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谁也无法判断未来。”
这究竟是不是一场大卫和歌利亚之间的战斗,仍然充满悬念。
来源:金色财经 |